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储能行业迎政策利好,有望解决储能主体市场地位和配套政策缺失痛点,开启市场化新阶段。”
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1GW=100万千瓦)。
对此,光大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约0.45万亿元,2030年约1.3万亿元,2060年或达5万亿元。储能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了解,储能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储能产业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事实上,业内对于新能源转型有着较高呼声,但同时,多家公司也提到要发展新能源离不开储能行业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呼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储能大有作为”。
他表示,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离不开储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但就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各方规划统筹协调性不足、市场机制不成熟,投资储能经济性差、缺乏准入门槛要求等问题。
储能将承担主力电网调峰调频职责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风电、太阳能等发电形式给社会带来了更清洁的能源,但其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同样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加大储能投资建设将成为稳定供电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碳达峰后,储能将有望在电网侧存量替代火电,承担主力电网调峰调频职责。
另据券商人士向记者分析:“电力需要实时平衡,而风电光伏具有天然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高渗透率后必然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资源。”
该券商人士表示:“新能源出力波动性带来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增加,抗扰动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连锁脱网。其中,风电发电的日内波动幅度最高可达80%,出力高峰出现在凌晨前后,从上午开始逐渐回落,午后到最低点,“逆负荷”特性更明显。而光伏发电的日内波动幅度为100%,峰谷特性鲜明,正午达到当日波峰,正午前后均呈均匀回落态势,夜间出力为0。而如果采取储能措施的话,则可以在某时刻下达调频指令,储能系统实时响应,新能源机组有一定滞后,整个调频过程储能系统逐步减少放电功率,机组逐步增加功率。可以保证实时调节电力的供需,保证电网稳定。”
据了解,储能可分为物理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而化学储能则主要利用化学元素作为储能介质,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储能方案。其中抽水蓄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储能方式。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1.79GW,同比增长5%,占全国储能装机总规模的89%。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也明确指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